English

假球:中国足球无法回避

2000-03-0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哪家俱乐部可以问心无愧地表白,自己的球队从未染指过、操作过假球。

一位俱乐部负责人最后三轮比赛前与当地足协主席去见主管足球的副市长,得到的指示是:不管用什么方式,球队一定要保级,这是事关城市形象的大事。是啊,与城市形象相比,谁会去计较方式、手段呢?

一支球队在它从甲B升到甲A几年后仍然念念不忘一名守门员为他们作出的“巨大贡献”。当时这名守门员所在的球队只要输球就能把对方送入甲A,于是,这名守门员在收到20万元后上半场便一口气放了对方三个球。

后来,单一买关键位置球员的方式逐渐淡出市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实施起来难度越来越大。几年职业联赛过去后,假球早已不再是某一家俱乐部或某几个球员的专利。因此,从买球员变成了买球队。

1997年一场公认的假球的参与操作者后来对朋友说,去找对方做工作时曾一度怕对方不答应,但事实上后来他知道对方一直是在研究要价多少以及怎样来分这笔钱。这些复杂的问题当时一直讨论到深夜三点,然后有了共识。求助者拎着钱站在对方基地门外黑暗处,而对方主教练一人翻墙出来完成了交易。双方球队在比赛中撤下了所有外援,因为这场球约定的是打平,不懂事的外援很可能会搅乱了大家的美事。

买球员的价码是从10万到20万、30万,而当形式变成必须面对一个集体而非某些个人后,价码很快变成100万、200万甚至300万。

(《足球》2.24刘晓新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